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明创建

追忆革命先烈峥嵘岁月稠 铭记西柏坡“两个务必”精神

发表时间:2018-7-31 10:42:52来源:财务部 邓凡浏览人数:2300人

      七月是一个充满着阳光、激情和希望的时节,七月是一个回响着镰刀锤头的交响和红色赞歌的时节,七月更是一个蓬勃向上、催人奋进和斗志昂扬的时节。7月的第一个周末,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及各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共27人深入河北省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大家走红色道路重温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砥砺奋斗前行。

    7月7日下午在正定县高平村,大家徒步穿行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遗址,地道逼仄蜿蜒、支洞暗室交错,但是构造精思巧妙、高低错落、功能齐全、攻守兼备,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因地制宜,以一年时间人工挖运土方超十万方,兴建地道近十五公里,将全村二百户人家户户相通。这种地道大多不足一人高,在里面行走尚且呼吸不畅、施展不开,抗日军民却在这里一边生产一边打仗、一边保命一边同敌人斗争。在周边村镇炮楼林立、关卡重重的重围下高平人民构建了一座久攻不克的地下战斗堡垒,不仅有效的保护自己,还自力更生建起兵工厂先后粉碎日伪军成百上千人的五次“围剿”,这简直是令人惊叹令人不可置信的壮举。7月8日下午在安新县一望无际的白洋淀里,大家乘船穿梭于碧波万顷的芦苇荡,并参观了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看着抗日军民智慧创造的“土枪土炮”和缴获的洋枪重炮,听着神出鬼没的“水上神兵”雁翎队不畏牺牲、勇敢战斗的英雄事迹,欣赏着雁翎队痛打包运船的抗日战争实景演出,大家不禁心向神往、感慨万千、心生无比敬佩。“地道战”和“游击战”战功卓著威震敌胆,是毛主席《论持久战》思想的鲜活实践战例。历史证明,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和调动人民群众的无限智慧和力量,全民参战,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才取得了抗日战争来之不易的最终胜利。

    7月9日上午,大家乘车抵达革命圣地西柏坡,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三大战役指挥所、防空洞、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辈旧居。西柏坡地处太行山北麓山脚,地理位置险要、生活环境艰苦、办公条件简陋,还要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狂轰滥炸,但就是在这里老一辈共产党革命家们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带领人民群众推行土地改革奠定了决胜天下的基础;在这里中共党中央指挥人民解放军雄兵百万取得了威震中外“三大战役”的胜利,势如破竹气壮山河;在这里中共党中央决定“进京赶考”领导全国人民创立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全会旧址的会场外,在金黄的镰刀锤头党徽和鲜红的党旗下,新老党员忠诚的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这誓言洪亮激荡、誓词振奋人心。作为领誓党员代表,我感觉无比光荣,我的心中升腾起无比强烈的愿望,我要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随后,大家参观了庄严的西柏坡纪念馆,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和影像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峥嵘岁月。“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展厅里鲜红的展板上镶嵌着金字格外醒目和震撼人心。是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这不正是伟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本色吗?这不正是我们的党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精神图腾吗?这不正是我们和平时期广大的共产党员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吗?

    这次红色文化教育之旅让我备受文化、思想洗礼,使我的精神和灵魂得到升华;这次党员培训学习告诉我怎样在和平年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启发了我怎样才算坚守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那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坚持艰苦奋斗地干事创业。“赶考还在继续”,当下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党和国家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我们大禹公司也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一流企业、创百年强企”为根本目标开启公司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正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关键时期。“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并矢志不渝的为之不懈奋斗,理想蓝图才有实现的可能。作为大禹传人,我会把艰苦奋斗、克难奋进的大禹精神传承下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员中层干部,我会努力加强个人思想学习和能力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干好事、干对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凝聚部门员工为大禹公司的二次创业、转型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成绩,为祖国和民族的复兴大业做出无愧于个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栽培的新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审核签发:admin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